下载专区

    《轨道交通给排水系统》课程标准

    [日期:2022-10-14]

    《轨道交通给排水系统》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轨道交通给排水系统

    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

    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时:32

       2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城市轨道给排水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是学生进入轨道交通机电行业工作所必须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熟悉城市轨道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给排水系统的设备及水处理方法相关的常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其使用方法和故障排除措施。学生对给排水系统的了解从概述到部件,从建设、使用到维修过程,符合学生学习接受事物的一般规律。同时本课程的学习为岗位群的其他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有力支撑,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可持续发展能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毕业生符合智能楼宇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相关要求。

    先修课:电气控制技术、机械制图与CAD

    后续课:轨道交通车辆电气检修 、轨道交通车辆机械检修、毕业综合实践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本门课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根据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的规律安排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选取中针对学生的社会技能、专业技能、素质技能及企业典型项目需求为目标,课程内容的学习融入到项目载体中,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授课方式,选取实训室为主要教学场所,同时穿插部分课时的企业现场教学组织。课程实施过程中,将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校内专任教师授课与校外兼职教师指导相结合,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兴趣活动相结合,注重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实现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共同提高。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职业技能、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以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项目教学内容。

    2.课程设计思路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思想,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成为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项目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轨道交通机电专业学生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项目任务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现场观摩,多媒体视频,重点作业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以轨道交通机电相关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为培养重点,根据岗位的职业能力需要来组织课程的学习领域和学习内容,并形成若干相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以职业行为活动为依据,组织训练项目主题和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组织项目活动的工作任务和步骤流程。在建立的职业活动情境下,学生通过完成各个工作任务来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工作能力。

    1)设计6个学习项目作为主线:①给排水系统概述;②给水系统;③排水系统;④给排水设备系统与管理工作;⑤给排水处理方法及工艺;⑥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

    每个学习项目又分为若干个教学任务。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学习情境”为主线,结合项目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可分别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任务引领教学、理实一体化、企业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3)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内容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项目考核和项目设计进行课程的考核。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轨道交通给排水系统所需基本理论与相关实践技能通过项目任务驱动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掌握相关项目的从结构分析功能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1.认识目标

    1)掌握轨道交通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2)掌握轨道交通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3)掌握给排水系统的安装要点;

    4)掌握轨道交通给排水系统设备的管理;

    5)掌握轨道交通给排水系统的处理工艺;

    6)掌握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和检修。

    2.能力目标

    1熟悉水资源和取水工程的实现;

    2掌握给排水用水部件的使用方法和检修流程;

    3掌握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分布;

    4掌握给排水系统污水、雨水、废水的处理方式。

    5熟悉给排水工程施工要点;

    6熟悉给排水工程的工程概算;

    3.素质目标

    1)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述;

    2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具有热爱科学、事实求事的学风和创新意思、创新精神;

    4)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团队意识强;

    5)乐于接触并了解国内外先进的轨道交通车辆构造与关键部件技术及其科技文化。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1.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序号

    项目(或学习情境)

    参考学时

    1

    项目一:给排水系统概述

    6

    2

    项目二:轨道交通给水系统

    6

    3

    项目三:轨道交通排水系统

    6

    4

    项目四:给排水设备系统与管理工作

    4

    5

    项目五:给排水处理方法及工艺

    6

    6

    项目六: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

    4

    2.课程内容要求

    项目(或学习情境)1

    给排水系统概述

    学时

    6

    学习目标

    1.掌握轨道交通给排水系统的用途。

    2.掌握轨道交通给排水系统的主要形式。

    3.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给排水系统的分类给组成。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1.轨道交通给排水系统的认知。

    2.给排水工程发展史。

    3.认识跟排水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4.水工业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影像资料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了解机械制图方面的基础。

    1.讲师或有轨道交通企业经历。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项目(或学习情境)2

    轨道交通给水系统

    学时

    6

    学习目标

    1.掌握给水管网的功能及系统组成

    2.掌握给水管网的布置

    3.掌握给水处理系统的发展历史

    4.掌握给水预处理

    5.熟悉深度给水处理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1.水资源的类型、特点以及分布

    2.取水水源的选择、保护和管理

    3.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系统组成

    4.给谁官网的布置、功能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影像资料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具有一定流体力学方面的基础

    1.讲师或有轨道交通企业经历。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项目(或学习情境)3

    轨道交通排水系统

    学时

    6

    学习目标

    1.掌握轨道交通排水系统的组成、分类

    2.熟悉轨道交通排水系统管网的布置

    3.掌握排水系统常用管材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1. 雨水处理系统

    2. 中水处理系统

    3. 废水处理系统

    4. 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等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影像资料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具有一定机械制图基础

    1.讲师或有轨道交通企业经历。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项目(或学习情境)4

    给排水设备系统与管理工作

    学时

    4

    学习目标

    1.掌握给排水常用设备和过程

    2.掌握水质监测过程控制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1.给排水水质的分类、设备材质

    2.设备的分类

    3.水质检测控制过程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影像资料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具有一定的流体力学、物理学的知识。

    1.讲师或有轨道交通企业经历。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项目(或学习情境)5

    给排水处理方法及工艺

    学时

    6

    学习目标

    1. 掌握生活、生产、消防给水的生产加工过程;

    2. 熟悉生活废水、雨水、工业废水等不同排水系统的水质排放要求

    3. 熟悉不同排水系统的污水排放处理工艺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1. 水厂加工过程

    2. 国家各类排水的排放标准

    3. 污水排放系统的加工过程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影像资料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具有一定流体力学的知识

    1.讲师或有轨道交通企业经历。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项目(或学习情境)6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

    学时

    4

    学习目标

    1.掌握给排水施工构筑物的类型和需求。

    2.掌握市政管道施工特点

    3.熟悉建筑内部管道及设备安装施工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和建议

    1. 构筑物和市政管道的施工

    2. 管道防腐与防震

    3. 建筑内部管道及设备安装施工的要点

    4. 施工计划的制定方案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

    教学媒体与设备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影像资料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具有一定项目管理知识

    1.讲师或有轨道交通企业经历。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引入必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过程控制工程组织与管理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组织与管理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组织与设计

    建议课程采用工作过程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方法。课程中每个子系统、模块或项目应注意引入贴合工作实际的实例。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工学结合,所举实例应尽可能接近实际工作情况,并适当安排现场参观学习,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我们可将以下教学法方法相结合。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项目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轨道交通给排水系统介绍过程中,除了展现其结构动态模拟过程更需要对实际部件进行拆装分析以加深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进行关键系统原理的分析。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训练的容量及现场参观。

    4)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熟悉给排水系统。

    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结构的发展趋势,贴近行业应用与发展要求,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考核主要包括两部分:形成性考核(包括考勤与纪律、课堂活动、项目作业)、终结性考核(期末作业)。具体见下图:

    评价内容

    权重

    形成性考核

    平时

    30%

    项目作业

    30%

    终结性考核

    40%

    4.课程教学性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规范学生操作流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

    4)建立习题库及答案,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版本的参考书,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5工学结合产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6)教学设施与实训环境:校内应建设“给排水系统微型模拟设施”,结合地铁站的工程实际情况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直观性。

    修订:方立英    

    审核: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