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低压配电与照明系统课程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
开设学期:第二学年 第2学期
学时:48 学分:3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轨道交通低压配电与照明系统》课程是培养学生从事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工作所需的专业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核心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目标是通过对相关知识模块的学习和技能操作的训练,通过实践任务的引领,培养本专业学生掌握轨道交通电能的传输和分配,照明工程的安装维修,低压配电线路及其敷设,轨道交通电气施工图的识读的技能。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按照本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内容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六大部分,轨道交通供配电部分、轨道交通照明部分、低压配电线路及敷设部分、轨道交通电气工程识图部分、建筑电气施工部分、建筑物防雷及接地部分,打破传统授课方式中理论和实践脱离,先理论后实践的学科型模式,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将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部分划分为若干个任务,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采用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将“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多元化的实训教学环境,能力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
(三)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建筑供配电系统的组成;
(2)掌握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3)掌握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
(4)掌握低压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及各种建筑配电系统的要求;
(5)掌握照明方式与照明种类;
(6)掌握电光源的选用;
(7)掌握灯具的布置及照度计算方法;
(8)掌握导线和电缆截面的选择方法;
(9)掌握建筑电气照明与动力工程图的阅读方法;
(10)掌握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三个阶段;
(11)掌握建筑物防雷及接地的要求;
(12)了解变配电所的分类、位置选择及对相关专业的要求;
(13)了解照明基础知识;
(14)了解常用照明标准;
(15)了解常用照明电光源;
(16)了解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
(17)了解建筑电气工程图的基本知识;
(18)了解雷电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
(1)对建筑物进行负荷分级;
(2)能够进行建筑物电力负荷进行计算;
(3)能够进行电光源的选用;
(4)能够进行灯具的选用;
(5)对导线和电缆截面正确选择;
(6)能够阅读建筑电气施工图;
(7)能够根据建筑电气施工图进行施工;
(8)阅读建筑防雷及接地工程施工图;
(9)能够进行小型建筑照明平面图的设计;
(10)能够进行小型建筑照明系统图的设计;
(11)能够进行三类建筑防雷及接地工程的设计。
3.情意(素养)目标
通过按照知识结构划分的项目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1.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序号 |
项目 |
参考学时 |
1 |
轨道交通供配电工程 |
9 |
2 |
轨道交通车站照明工程 |
9 |
3 |
电气设备及导线、电缆的选择 |
6 |
4 |
建筑防雷及接地工程 |
3 |
5 |
建筑电气安全技术 |
3 |
6 |
轨道交通电气平面图识图 |
6(实践教学) |
7 |
轨道交通电气系统图识图 |
3(实践教学) |
8 |
课程实训(照明、供配电系统) |
9(实践教学) |
2.课程内容要求
项目4 |
轨道交通供配电工程 |
学时 |
10 |
学习目标 |
能力目标: 1)能分析电力系统、供电系统的组成;2)能为各级负荷建筑进行电源配置;3)能对电气设备进行工作制划分;4)能用单位指标法、需要系数法进行负荷计算。 知识目标:1)知道供电系统和配电系统的组成;2)知道我国电力系统、发电机和其他用电设备的电压;3)掌握电压偏移、电压波动的计算方法;4)掌握配电系统图设计的基本流程。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任务 1 :认识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基础结构(1学时) |
多媒体、任务驱动 多媒体、任务驱动 行动导向、多媒体、任务驱动 |
任务2:认识供电制式和供电负荷(2学时) |
任务 3 :建筑供配电知识(6学时) 1. 认知建筑供配电系统 2.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3.电力负荷计算相关知识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设计图纸 供配电设计规范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
知识点: 1.具有电工电子技术及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2.具有一定的建筑常识。 3.具有一定的CAD绘图和计算能力。 |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4.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
项目2 |
轨道交通车站照明工程 |
学时 |
9 |
学习目标 |
能力目标:1)能按要求照度完成灯具计算、选型并应用天正电气软件进行灯具合理布置完成;2)能根据规范要求完成回路划分、线路连接与相关标注;3)能根据建筑图比例选择相应尺寸灯具符号、线型、文字进行图纸设计。 知识目标:1)掌握建筑照明平面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2)掌握基本的绘图知识;3)熟练计算并学会根据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任务1:照明基础知识(3学时) 1.常用的光学物理量 2.照明质量指标 3.照明方式与照明的种类 4.常用照明标准 |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
任务2:常用光源和灯具(3学时) 1. 常用电光源 2. 常用灯具 |
任务3:照明回路划分及线路连接(3学时) 1. 回路划分原则 2. 线路连接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设计图纸 实际的工程案例 供配电设计规范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计算机及AUTOCAD软件 导线、电缆载流量数据 |
知识点: 1.具有电工电子技术及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2.具有一定的建筑常识。 3.具有一定的CAD绘图和计算能力。 |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4.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
项目3 |
电气设备及导线、电缆的选择 |
学时 |
6 |
学习目标 |
能力目标:1)能选择导线和电缆;2)能选择低压电气设备。 知识目标:1)了解导线和电缆的选择原则;2)了解建筑工程供配电主要材料。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任务1:掌握导线和电缆截面的选择(2学时) 1. 导线和电缆的选择原则 2. 导线和电缆截面选择的综合分析 |
行动导向、多媒体、任务驱动 |
任务2:低压配电线路保护(2学时) 1. 保护装置及装设要求 2. 低压电气设备选型 |
任务3:线路敷设(2学时) 1. 建筑工程供配电主要材料 2. 低压配电线路敷设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设计图纸 供配电设计规范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
知识点: 1.具有电工电子技术及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2.具有一定的建筑常识。 3.具有一定的CAD绘图和计算能力。 |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4.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
项目4 |
建筑防雷及接地工程 |
学时 |
3 |
学习目标 |
能力目标:1)能绘制防雷装置平面图;2)能绘制接地装置平面图。 知识目标:1)掌握建筑物防雷等级划分;2)掌握建筑物防雷措施。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任务1:了解雷电的形成及危害(1学时) 1. 雷电的形成 2. 雷电的危害 任务2:了解建筑物防雷相关知识(2学时) 1. 建筑物防雷等级划分 2. 建筑物防雷措施 |
行动导向、多媒体、任务驱动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设计图纸 供配电设计规范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
知识点: 1.具有电工电子技术及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2.具有一定的建筑常识。 3.具有一定的CAD绘图和计算能力。 |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4.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
项目5 |
建筑电气安全技术 |
学时 |
3 |
学习目标 |
能力目标:1)掌握触电救护知识;2)了解接地常识。 知识目标:1)知道触电对人的危害;2)知道接地的类型和作用。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任务1:了解触电事故及救护(1学时) 1. 触电对人的危害及预防 2. 影响触电程度的因素 |
行动导向、多媒体、任务驱动 |
任务2:接地(2学时) 1. 接地的类型和作用 2. 重复接地和等电位连接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设计图纸 供配电设计规范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
知识点: 1.具有电工电子技术及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2.具有一定的建筑常识。 3.具有一定的CAD绘图和计算能力。 |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4.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
项目6 |
轨道交通电气平面图识图 |
学时 |
6 |
学习目标 |
能力目标:1)能识别建筑电气工程图纸;2)能按顺序阅读建筑电气工程图; 知识目标:1)知道建筑电气工程图纸的组成、格式、比例;2)知道建筑电气工程图的分类、阅读方法。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任务1 :建筑照明平面图识图基本知识(2学时) 1.图纸图面组成及幅面尺寸 2.图纸的格式 3.图线与字体 4.比例 5.方位 6.定位轴线 |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
任务2 :建筑照明平面图设识读(4学时) 1.灯具布置 2.回路划分 3. 线路连接 |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课件 工程案例 计算机及AUTOCAD软件 建筑照明标准 |
知识点: 1.具有电工电子技术及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2.具有一定的建筑常识。 3.具有一定的CAD绘图和计算能力。 |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
项目7 |
轨道交通电气系统图识图 |
学时 |
3 |
学习目标 |
能力目标:1)能识别配电系统图;2)能按顺序阅读建筑配电系统图; 知识目标:1)知道配电系统图的组成、格式、标注;2)知道建筑配电系统图的分类、阅读方法。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轨道交通电气系统图识图(3学时) 1. 元器件选型 2.导线、电缆选择 |
行动导向、多媒体、任务驱动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设计图纸 供配电设计规范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
知识点: 1.具有电工电子技术及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2.具有一定的建筑常识。 3.具有一定的CAD绘图和计算能力。 |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4.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
项目8 |
课程实训(照明、供配电系统) |
学时 |
9 |
学习目标 |
能力目标:1)能进行简单的照明平面图设计;2)能绘制相应配电系统图; 知识目标:1)会进行配电系统图的组成、格式、标注;2)知道建筑配电系统图的分类、阅读方法。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任务1:照明平面图设计、安装(6学时) 1. 灯具布置 2. 回路划分 任务2:配电系统图设计(3学时) 1. 元器件选型 2. 负荷计算 |
行动导向、多媒体、任务驱动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设计图纸 供配电设计规范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
知识点: 1.具有电工电子技术及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2.具有一定的建筑常识。 3.具有一定的CAD绘图和计算能力。 |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4.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1)教材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自行编制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工地现场参观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组织与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应选用典型的建筑电气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组织与各生产要素管理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进行常规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设计编制、现场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及现场参观,在实践实操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熟悉工地现场的施工过程及控制要点。
(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贴近工地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课程考核与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课间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内容总共划分为8个项目,其中三个重点项目进行过程考核课程考核具体分值分配如下:
总考评分由平时考勤纪律表现,过程项目考核,平时表现考核占20%,过程项目考核占10% × 3(即每个项目各占10%),理论考核50%。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4)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5)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课堂教学与工地现场教学合一的功能要求。
(6)校内应有“多媒体教室”、“专业机房”,校外应有校外实训基地”。
修订:李 明
审核:付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