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测绘》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零件测绘
适用专业: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学 时:32
学 分:2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零件测绘实训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设备拆装、零件测绘、草图绘制等知识与技能。
先修课:机械识图、机械设计基础
后修课:钳工工工艺实训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按照本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内容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5个项目,打破传统授课方式中理论和实践脱离,先理论后实践的学科型模式,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将5个项目按实施阶段划分成若干个子任务,课程教学紧紧围绕完成不同阶段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采用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将“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多元化的实训教学环境,全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
2.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中的机械设备装调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成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三维造型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以检测等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岗位的职业工作过程来组织课程的学习领域和学习内容,并形成若干相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以职业行为活动为依据,组织训练项目主题和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组织项目活动的工作任务和步骤流程。在建立的职业活动情境下,学生通过完成各个工作任务来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工作能力。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培养学生掌握零件测绘相关实践技能,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掌握零件产品的造型与自动编程加工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1.认识目标
(1)机械零件的拆卸顺序与方法;
(2)轴类零件的绘图
(3)装配示意图
(4)零件草图
(5)根据装配示意图、零件草图完成装配图
2.能力目标
(1)掌握机械零件的拆卸顺序与方法;
(2)掌握轴类零件的绘图方法;
(3)掌握装配示意图画法;
(4)掌握零件草图画法;
(5)掌握根据装配示意图、零件草图完成装配图;
3.素质目标
(1)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述;
(2)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具有热爱科学、事实求事的学风和创新意思、创新精神;
(4)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团队意识强;
(5)乐于接触并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数控技术及其科技文化。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1.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序号 |
项目(或学习情境) |
参考学时 |
1 |
项目一: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 |
2 |
2 |
项目二:绘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 |
2 |
3 |
项目三:测绘(手工制图)零件 |
16 |
4 |
项目四:测绘(手工制图)部件 |
12 |
2.课程内容要求
项目(或学习情境)1 |
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 |
学时 |
2 |
学习目标 |
游标卡尺、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任务1、游标卡尺; 任务2、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装拆-制图实验室 测量工具、装拆工具 |
具有一定制图的知识和测量仪器的使用能力。 |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
项目(或学习情境)2 |
绘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 |
学时 |
2 |
学习目标 |
掌握尺寸公差的确定,配合件的种类和测量方法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任务1:尺寸公差的确定; 任务2:配合件的种类和测量方法 |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装拆-制图实验室 测量工具、装拆工具 |
具有一定制图的知识和测量仪器的使用能力 |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
项目(或学习情境)3 |
测绘(手工制图)零件 |
学时 |
16 |
学习目标 |
掌握零件的测绘;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任务1:轴类零件拆卸、零件的测绘(8课时); 任务2:盘盖类零件装配示意图、装配图绘制(8课时) |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装拆-制图实验室 测量工具、装拆工具 |
具有一定制图的知识和测量仪器的使用能力 |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
项目(或学习情境)4 |
测绘(手工制图)部件 |
学时 |
12 |
学习目标 |
掌握装配体的测量和绘图,装配关系的确定;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任务:装配体的测量和绘图 |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装拆-制图实验室 测量工具、装拆工具 |
具有一定制图的知识和测量仪器的使用能力 |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指导书),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指导书)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指导书)内容。要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引入必须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指导书)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过程控制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指导书)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施工组织与管理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指导书)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组织与设计
建议课程采用工作过程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方法。课程中每个子系统、模块或项目应注意引入贴合工作实际的实例。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工学结合,所举实例应尽可能接近实际工作情况,并适当安排现场参观学习,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我们可将以下教学法方法相结合。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应选用典型的机械零件产品设计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进行常规零件自动化加工的组织实施设计编制、现场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及现场参观。
(4)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熟悉机械零件产品设计。
(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贴近产品加工。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程采用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项目完成后可进行随堂测验、小设计等方式的项目考核,综合评价可采用试卷测试或项目设计的形式,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对学生实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通过各种不同的考试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团队活动的合作能力;职业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体现。
(1)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学生实践教学体会、施工进度基本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面开放,以项目带动知识点的学习。
考核应用举例如下:
项目教学课程考核总表
序号 |
考核项目 |
权重 |
考核标准 |
1 |
平时表现(零部件草图) |
0.40 |
课堂展现、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 |
2 |
实训报告 |
0.60 |
实训报告内容正确、完整 |
5 |
合计 |
1 |
依据以上综合能力 |
4.课程教学性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利于规范学生操作流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
(4)建立习题库及答案,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版本的参考书,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5)建立学习资料库,推荐国内外先进的仪表、国内与专业有关的网站地址,积极引导与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资料查询等能力。
(6)工学结合:产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7)教学设施与实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