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供配电技术
适用专业: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
开设学期:第二学年 第 1 学期
学 时:32
学 分:2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本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的任务和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要求、结构和组成,系统的运行特点,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网的组成、主要电气接线、常用的高低压电器设备;熟悉城市轨道交通降压变电所组成、主接线、运行方式,熟悉车站动力照明配电系统,能对配电系统进行常规的检查和维护,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先修课: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
后续课:电力电子技术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本门课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课程设计思路
(1)目标设计
《供配电技术》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其目标是通过对相关知识模块的学习和技能操作的训练,通过项目任务的引领, 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要求、结构和组成,系统的运行特点,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网的组成、主要电气接线、熟悉常用的高低压电器设备;熟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降压变电所组成、主接线、运行方式,熟悉车站动力照明配电系统,能对配电系统进行常规的检查和维护,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内容设计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所包括的各个系统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5个项目:①电力系统概述;②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系统;③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④城市轨道交通降压变电所供配电系统;⑤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和运行维护。课程安排打破传统授课方式中理论和实践脱离,先理论后实践的学科型模式,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将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部分划分为若干个任务,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3)项目设计
采用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将“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多元化的实训教学环境,能力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整个课程内容的知识介绍以够用为度。
(4)考核评价设计
《供配电技术》课程考核以教学项目的形成性考核为主,即在主要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评分;结合期末终结性考查。
形成性考核项目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测验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三、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电力网的概念;
(2)掌握供配电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3)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组成,外部供电方式;
(4)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组成、主接线、运行方式;
(5)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常用电器设备;
(6)熟悉牵引接触网系统;
(7)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降压变电所系统组成、主接线、运行方式;
(8)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降压变电所主要设备、动力照明配电系统;
(9)掌握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运行维护;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认知分析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一次系统图;
(2)能识别供电一次系统图中外部电源供电部分、牵引直流供电部分、低压配电部分;
(3)能正确识别牵引供电系统常用设备,并说明其作用;
(4)能正确识别牵引供电系统主接线、运行方式,能进行检视;
(5)能正确识别降压变电所系统常用设备,并说明其作用;
(6)能正确识别降压变电所系统运行方式和状态,并做巡检;
(7)能正确识读低压配电系统图;
(8)能够正确使用常用安全工具;
(9)能够正确进行倒闸操作。
3.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安全、合作、遵纪的意识;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
(3)沉着应对突发故障的心理素质。
(4)敬业爱岗和规范操作、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1.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序号 |
项目 |
参考学时 |
1 |
电力系统概述 |
3 |
2 |
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系统 |
6 |
3 |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 |
9 |
4 |
城市轨道交通降压变电所供配电系统 |
9 |
5 |
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和运行维护 |
3 |
|
考查 |
2 |
2.课程内容要求
项目1 |
电力系统概述 |
学时 |
3 |
学习目标 |
能力目标:具有理解电厂、电网、供配电主要指标的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电力网的概念,掌握供配电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任务1供配电系统的组成、要求 任务2发电、变电、输电、和配电 任务3供电电压 |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设计图纸 实际的工程案例 影像资料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供配电设计规范 |
1.具有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2. 具有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3.能识读电路图 |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4.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
项目2 |
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系统 |
学时 |
6 |
学习目标 |
能力目标:能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用电需求,能识读供电系统图。 知识目标: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组成,外部供电方式,枢纽变电所。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任务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用电需求、负荷等级 任务2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组成 任务3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枢纽变电所 |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课件 工程案例
|
1.具有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2. 具有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3.能识读电路图。 4.能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和仪表 |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
项目3 |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 |
学时 |
9 |
学习目标 |
能力目标:能正确识别牵引供电系统常用设备,并说明其作用;能正确识别牵引供电系统主接线、运行方式,能进行检视。 知识目标: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组成、主接线、运行方式;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常用电器设备;熟悉牵引接触网系统。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任务1城市轨道交通牵引直流供配电系统:牵引变压器、整流设备、电气主接线、运行方式。 任务2牵引供电系统常用设备:变压器、开关设备、互感器、保护装置。 任务3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网:接触网、回流系统。 |
演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设计图纸 实际的工程案例 供配电设计规范
|
1.具有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2. 具有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3.能识读电路图。 4.能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和仪表 |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4.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
项目4 |
城市轨道交通降压变电所供配电系统 |
学时 |
9 |
学习目标 |
能力目标:能正确识别降压变电所系统常用设备,并说明其作用;能正确识别降压变电所系统运行方式和状态,并做巡检;能正确识读低压配电系统图;能够正确进行倒闸操作。 知识目标: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降压变电所系统组成、主接线、运行方式;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降压变电所主要设备、动力照明配电系统。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任务1 城市轨道交通降压变电所供配电系统:降压变电所,电气主接线 任务2 低压供配电系统常用设备:低压开关设备、互感器、保护设备、电力线路设备 任务3 城市轨道交通动力照明系统:地铁照明电气系统、安全系统、电梯、空调、通风等供电系统 |
多媒体、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设计图纸 供配电设计规范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
1.具有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2. 具有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3.能识读电路图。 4.能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和仪表 |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
项目5 |
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和运行维护 |
学时 |
3 |
学习目标 |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常用安全工具;能够正确进行倒闸操作 知识目标: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程序和要点。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任务1 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 任务2 变电所的运行维护 任务3 用电安全 |
演示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设计图纸 供配电设计规范 多媒体课件与教室 |
1.具有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2. 具有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3.能识读电路图。 4.能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和仪表。 |
1.讲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2.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 3.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4.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1)教材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自行编制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工地现场参观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供配电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组织与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熟悉地铁现场的电气设备及控制要点。
(3)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规范的发展趋势,贴近实际。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职业能力。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课程考核与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及考查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平时过程成绩+期末考查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60%(包括平时表现、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查占40%。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2)教学设施与实训环境
校内应有“多媒体教室”、“专业机房”,校外应有校外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