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专区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日期:2022-10-14]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适用专业: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

    开设学期:学年第二学期

    时:32

    分:2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是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包含几何量公差设计与误差检测两大方面的内容,把标准化和计量学两个领域的有关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多方面密切相关,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因此它不仅要求学生预先学完机械制图、金属材料等先修课程,而且要求学生研究如何通过规定公差合理解决机器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之间的矛盾及如何运用测量技术手段保证国家公差标准的贯彻实施,以便为顺利地过渡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行专业产品与设备的设计打下初步的基础。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不仅负有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机械技术工作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任务,并为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而且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研究和开发创新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以职业岗位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以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单元。采用“教学做一体”教学法,将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入到任务中,以寻求“解决办法”来引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执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探索吸收知识、练好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强化其团队精神。以参照企业工作任务作为课程“主题”来设计学习情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确定教学任务,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综合职业能力,达到理论、技能和岗位体验同步训练。依据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制定了项目实施的课程评价标准等教学文件,系统全面地构建《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体系。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地处理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正确使用各种国家标准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处理设计与制造、公差与误差之间的关系;掌握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设计选择零件精度及选择零件精度检测方法和仪器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认知目标

    1.1掌握标准化和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及有关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l1.2掌握本课程中几何量公差标准的主要内容;

    l1.3学会根据机器和零件的功能要求,选用几何量公差与配合;

    l1.4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定

     1.5掌握常用测量器具的种类、应用范围检测方法。

    2.能力目标

    1.1达到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识图、标注、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l1.2正确选用现场计量器具检测产品的基本技能及分析零件质量的初步能力;

    l1.3具有设计与使用光滑极限量规的能力

    3情意(素养)目标

    1.1具备一定的吸收新技术和知识的自修能力;

    l1.2具有创新意识;

    l1.3具有较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l1.4具有敬业爱岗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结构和要求

    序号

    课程内容

    能力要求

    知识要求

    参考学时

    模块

    教学单元/项目

    1

    课程引入

    1.1互换性概念

    2.1极限与配合概念

    1.掌握互换性标准化概念及应用

    2.掌握尺寸、偏差、公差与配合术语。

    1.互换性、标准化概念

    2.优先数及优先数系的相关规定

    3.尺寸、偏差、公差与配合基本术语

    2

    2

    光滑圆柱体的极限与配合

    2.2极限与配合

    1.掌握偏差、公差的计算

    2.掌握查表能力

    1.偏差与公差的计算

    2.配合制及计算

    3.常用与优先配合的选择

    4

    2.3极限与配合的选择

    1.具备配合制选择的能力

    2.掌握计算法在配合制中的应用

    1.公差等级的选用

    2.配合制的选用

    2

    3

    尺寸链

    尺寸链计算

    1.掌握尺寸链线图画法及尺寸链计算

    1.尺寸链概念

    2.尺寸链线图及计算

    2

    4

    测量技术

    3.1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1.掌握量规选择方法

    2.具备常规量具的使用能力

    1.长度计量单位

    2.量规选择与计算

    3.常用测量器具结构

    2

    3.2数据处理及光滑工件检测

    1.掌握误差概念

    2.具备测量器具选择能力

    1.误差概念及处理方法

    2.光滑工件计量器具选择

    2

    5

    几何公差与

    误差检测

    4.1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检测

    1.掌握公差标注方法

    2.掌握形状公差检测方法

    1.公差要素及标注

    2.形状公差种、概念及检测

    2

    4.2位置公差与位置误差检测

    1.掌握位置公差概念

    2.掌握位置公差检测方法

    1.位置公差概念

    2.位置公差检测

    2

    4.3 公差原则及公差选择

    1.掌握公差原则要求

    2.具备几何公差的选择能力

    1.公差独立原则

    2.公差相关原则

    3.几何公差的选择

    2

    6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

    5.1粗糙度的评定

    5.2粗糙度的选用

    1.熟悉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2.掌握粗糙度选用方法及标注能力

    1.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2.粗糙度的选用与标注

    2

    7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7.1滚动轴承公差带与配合

    1.熟悉滚动轴承公差带

    2.具备滚动轴承配合选择的能力

    1.滚动轴承公差带及特点

    2.滚动轴承配合的选择

    2

    8

    键与花键的公差与配合

    8.1平键连接的公差与配合

    8.2矩形花键的公差与配合

    1.掌握键连接的公差与配合选择方法

    2.具备平键、花键的检测能力

    1.平键的公差与配合及标注

    2.矩形花键的公差与配合及标注

    3.矩形花键的检测

    2

    9

    螺纹结合的公差与配合

    9.1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1.熟悉螺纹的几何参数

    2.具备螺纹公差配合的选用能力

    3.普通螺纹的检测

    1.螺纹几何参数

    2.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3.螺纹的检测

    2

    10

    圆柱齿轮的公差与配合

    10.1齿轮误差的评定指标

    10.2齿轮精度等级及选用

    1.掌握齿轮精度的选择及标注

    2.测量几何参数的检测

    1.齿轮精度及标注

    2.齿轮几何参数的检测

    2

    11

    考核




    2


    总课时




    32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1.1教材选用

    1)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推荐教材: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陆玉兵 陈 静,人民邮电出版社

    1.2参考资料选用

    1)张浩阳.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02

    2)徐茂公.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12

    2.教学组织与设计

    本课程项目的学习按以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理论学习和实际零件检测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零件偏差及配合的检测要点。要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网络学习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协作攻关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迁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教学过程力求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提高学生实操机会。

    3.课程考核与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

    1)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考核要以过程性考核为主,重在考查学生在工作任务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学生都要对各个项目开展过程进行总结,完成项目报告并汇报,采用项目实训报告和设计或作业的形式增加对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过程性考核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不少于40%

    2)学期末设置期末考试,对课程重要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性考核,重在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表

    评价内容

    权重

    常规评价

    出勤与课堂表现

    10%

    项目评价

    作业+实训报告

    40%

    期末考试

    50%

    合计

    100%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1)逐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建设课程网站,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2)逐步探索实行相关实验室开放,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

    3努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

    业项岗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4 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

    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5)设备条件上应具备理实一体化教室(含多媒体设备)和相关实训室,具有良好的环境氛围,相关设备有必要的数量和质量。任课教师具备互换性测量方面足够的知识、能力,能够胜任课程教学工作。学生应具备机电方面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