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电工基础
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学 时:32
学 分:2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本课程是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性课程,既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行业、企业实际有灵活的变通能力和实践技能。本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行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轨道交通相关职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电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与定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的电路实验技能,具有初步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一定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未来的岗位提供必要的技能和适应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要求,针对《电工基础》课程内容多、理论强的特点,分析课程的内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提炼课程内容,结合实际工作需求设计,开设电工基础课程。
课程设计思路是以岗位工作实际需要为中心,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不同方面组织课程内容,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 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电工电子技术的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本课程将用项目引导的方式,设定每个部分的设计分析主题,讲解该知识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后续工作中用到的地方,通过具体应用实例去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实验实训,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通过实体线路的实训,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电路的理解,并且结合轨道交通的应用,深化讲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围绕直流电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分析计算,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三相交流电路的特点分析计算等,学习电工方面的基本知识。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是培养学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支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工基础知识,以及必备的电工方面的操作技能。
1.认知目标
(1)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
(2)掌握通用电路的组成与特性。
(3)常用电工设备和元器件的结构、原理、特性以及正确选择和使用。
2.能力目标
(1)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电工工具等。
(2)能阅读简单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3)具有查阅电工手册等工具书与产品说明书、设备铭牌等资料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实验和实践操作技能。
(5)具有检测、调试与维修一般电路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行业规范的工作意识和行为意识。
(2)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对比学习法,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培养学生的钻研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的善于沟通、团队协作和勇于挑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学以致用、独立思考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心。
(6)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守时诚信、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1.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序号 |
项目(或学习情境) |
参考学时 |
1 |
电路基础 直流电概念及其分析计算 |
12 |
2 |
单相交流电概念及其电路分析计算 |
8 |
3 |
三相交流电概念及其分析计算 |
6 |
4 |
电机 |
2 |
5 |
常用低压电器 |
4 |
2.课程内容要求
1 |
电路基础 直流电概念及其分析计算 |
学时 |
12 |
学习目标 |
正确理解电路模型及电路基本物理量;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具有基本电路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能正确识读、检测电阻、电感及电容等电路基本元件。 具有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的能力; 具有正确采集数据和完成实验报告的能力; 能安全用电。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电路功能,理想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电流、电位、电压、电动势及其参考方向;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特性及它们的识读和检测; 电压源和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功、电功率及电位的计算; 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支路电流法的简化、戴维南定理。 安全用电知识、电工实验规则及注意事项 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电流、电位、电压、电动势的测量; 实验报告的内容及要求 |
通过任务教学法实施教学:根据任务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启发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授课及理实一体化实时交叉教学的不同形式进行.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交、直流电路通用实验台、控制电路板、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软件、视频教学资料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能完成相关内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室 |
具有高中电磁学和高等数学的相关基础知识 |
能进行电工仪表的测量演示 能根据教学法进行教学情境设计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 能正确、及时处理学生误操作产生的相关问题 |
2 |
单相交流电概念及其电路分析计算 |
学时 |
8 |
学习目标 |
正确理解交流电;具有用相量法对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能力。能应用相量法对交流电路进行计算及画出相量图; 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常用方法和原理;熟知串联、并联谐振条件及特性。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电阻、电感、电容单一参数交流电路分析; 正弦交流串、并联电路分析;串(并)联谐振电路及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交流电路的功率因素及提高方法、日光灯照明电路的(安装)测量及计算. |
通过任务教学法实施教学:根据任务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启发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授课及理实一体化实时交叉教学的不同形式进行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交、直流电路通用实验台、控制电路板、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软件、视频教学资料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能完成相关内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室. |
具有高中电磁学和高等数学及电路的相关基础知识 安全操作知识 规范、标准查用 |
能进行电工及电子仪表的测量演示 能根据教学法进行教学情境设计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 能正确、及时处理学生误操作产生的相关问题 |
3 |
三相交流电概念及其分析计算 |
学时 |
6 |
学习目标 |
具有理解三相交流电的能力; 具有正确连接三相电源的绕组和三相负载的能力; 具有熟悉三相负载不同联结方式下的特点及其应用能力;具有正确计算三相交流电路功率的能力。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及基本概念; 三相电源绕组的连接; 三相负载的星形及三角形连接电路的特点及其分析; 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的计算
|
通过任务教学法实施教学:根据任务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启发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授课及理实一体化实时交叉教学的不同形式进行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交、直流电路通用实验台、控制电路板、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软件、视频教学资料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能完成相关内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室. |
具有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常识 安全操作知识 规范、标准查用 |
能进行电工及电子仪表的测量演示 能根据教学法进行教学情境设计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 能正确、及时处理学生误操作产生的相关问题 |
4 |
电机 |
学时 |
2 |
学习目标 |
了解电机分类、熟悉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了解其基本原理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电机的分类;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技术参数和基本原理 |
通过任务教学法实施教学:根据任务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教学、启发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授课形式进行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能完成相关内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室. |
具有交、直流电路及高等数学的基本常识. |
能根据教学法进行教学情境设计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 |
5 |
常用低压电器 |
学时 |
4 |
学习目标 |
熟悉低压电器的基本概念、常用低压电器作用和图形符号;熟悉基本控制电路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低压电器的基本概念; 常用低压电器结构、作用和图形符号; 低压电器的应用------几种基本控制电路 |
通过任务教学法实施教学:根据任务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启发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授课及理实一体化实时交叉教学的不同形式进行.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能完成相关内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室. |
具有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常识 安全操作知识 规范、标准查用. |
能根据教学法进行教学情境设计 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 能正确、及时处理学生误操作产生的相关问题 |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陈菊红.电工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08
参考书目:
1) 王兆奇等.《电工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年9 月
2) 陈小虎编. 《电工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6月 第一版
3) 赵玉铃等. 《电子技术实训》.浙江大学出版社 规划教材 2007年10月 第一版
4) 易谷等编. 《电工技术及其项目训练》. 西南大学出版社 “十一五”规划教材2010年9月 第一版
5) 杨得明.《电工电子技术项目实训》.北京大学出版社 规划教材2010年9月 第一版
2.教学组织与设计
(1)本课程结合学院具体的实训条件,力求按项目任务形式实施教学。课程内容力求在实验(实训)室完成,通过学习环境与模拟工作环境相结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交通素养
(2)以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任务型教学,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掌握课程知识。
(3)在教学过程中,要广泛应用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各种交通机电系统的常识要点。
3.课程考核与评价
(1)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过程评价和阶段性目标评价以考核职业技能为主,目标评价以考核理论知识为主。
(2)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综合考核的办法,即过程考核加终结性考核。过程考核包括实训成绩、出勤情况、提问成绩、作业成绩、实验等平时成绩,满分100分终结性考核为期末闭卷考试,满分100分。
(3)总成绩=过程考核成绩50%+终结性考核50%。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理论教学的教室需要配备多媒体设备,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等展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满足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本课程标准实施时,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课时和对象情况,对内容、课时和要求作适当调整,以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更好地适合人才培养需要。